正确认识语言扶贫的地位和作用
语言扶贫是一项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的扶贫措施。
《“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中提出了产业发展脱贫、转移就业脱贫、异地搬迁脱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保护扶贫和社会扶贫等七大重点扶贫举措。语言扶贫与这7项措施不是完全并列的关系,而是贯穿于所有扶贫措施之中,是这些措施得以顺利有效实施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例如,产业发展脱贫中的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科技扶贫等具体措施的落实及其效果实现,都需要以贫困人口具备一定的普通话和汉字书写能力为基础和前提。异地搬迁脱贫方案的实施,也需要贫困人口具备适应搬迁目的地语言生活的能力。健康扶贫中所涉及的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的推进,贫困人口在医疗救治中对病情的描述,医生与患者的沟通等,其中都有语言因素的作用。语言教育更是教育扶贫中的重要内容。语言扶贫还可以作为一项单独的扶贫措施,如对当地语言资源的开发利用等。但多数时候语言扶贫并非对脱贫单独起作用,而需要与其他扶贫措施相结合,这种伴随性使得其重要性往往容易被忽视。语言对扶贫脱贫作用的发挥具有周期性,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显现,因此,语言扶贫需稳步推进,持续推进。
一个地区、一个家庭致贫的原因很多,脱贫的路径也很多。语言能力的缺乏和语言的弱势尽管不是导致贫困的直接原因,但却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能力,遏制了对脱贫路径的选择。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语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反过来说,语言藩篱对贫困地区发展的束缚性越来越强。在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历史方位上,在扶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的关键时刻,语言在扶贫脱贫中的作用就更为重要。
加强语言扶贫研究
做好语言扶贫,首先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开展语言能力提升和语言服务供给。
不同地区、不同个体致贫的原因不同,对语言的需求各异,语言在帮助脱贫中的作用也不一样。要针对不同贫困群众的语言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语言服务。首先,语言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周期等需因地、因人而异,做到精准培训。其次,要探索开发利用当地语言资源的路径和方式,研发语言产品,实现语言产业与文化、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再次,要开展贫困地区语情调研,了解贫困地区的语言使用情况和话语特点,加大对扶贫人员的语言培训,使其掌握贫困群众的“话语体系”,帮助在当地创业的外来人员掌握当地语言。最后,要深化对语言扶贫的认识与研究。
语言扶贫是一个新的学术术语,其被了解和接受需要一个过程。要加强对语言与贫困、语言与劳动收入、语言与经济发展以及语言与教育等关系的研究,为语言扶贫实践提供学理基础和理论指导。
(作者:王海兰 单位:广州大学人文学院、语言服务研究中心)
上一篇:糖果翻译手机解决出境语言沟通难题
下一篇:服务机器人正融入我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