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建于1954年,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市与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文学院于2001年在原中文系基础上建立,2003年获得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涵盖所属全部8个二级学科,并自主增设中国文化经典教育、语文教育、文化产业与媒介素养教育等三个交叉学科博士点以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专业博士学位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点。2000年建立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古代文学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12年中国语言文学成为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在2017年公布的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A-行列。
语言学学科,经过张寿康、洪成玉、张炼强、黄天树、周建设、冯蒸、洪波、黄树先等几代学者50多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比较合理的学术队伍。
语言学学科拥有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中国古典文献学和语言智能六个二级学科。其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于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2001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汉语言文字学于2008年获批北京市重点学科。2014年甲骨文研究中心作为核心协同单位,进入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本学科现有在职研究人员27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9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自2000年以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3项、国家新闻出版署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各类项目95项,发表学术论文逾600篇,出版学术著作60多部,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本学科在国内位居前列,二级学科齐全,在古文字研究、汉语史研究、应用语言学研究、汉藏语比较研究、语言产业研究等方面有显著特色。
首师大的古文字研究和汉语史研究蜚声海内外,带头人黄天树教授长期从事出土文献的整理与古文字研究工作,尤其在殷墟甲骨卜辞的分类与断代、甲骨缀合、甲骨文字考释及相关语言现象研究、殷商史研究等领域成果显著。洪波教授的上古汉语语法研究和语法化研究受到国际语言学界广泛瞩目,黄树先教授在汉语核心词研究和比较词义学领域成就卓著。近年来,黄天树教授带领王子杨教授以及莫伯峰、刘影、李爱辉副教授等在甲骨缀合研究、甲骨文字考释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陈英杰教授主要从事青铜器学和金文研究,在青铜器学术史及金文文例、金文字际关系研究方面做出不少具开拓性的成绩。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成立于2009年,目前包括本科、硕士和博士完整人才培养层次。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语言学及第二语言教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国内外相关学校或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传播及相关工作的师资以及继续进行相邻、相关专业深造的人才。
由周建设教授领衔的团队开创并引领了“语言智能”研究的新领域,以该团队为主体成立了中国语言智能研究中心,该中心是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依托首都师范大学设立的、目前全国唯一的语言智能科研基地。主要开展语言智能理论、技术、产品及语言资源库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2010年1月24日,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发起的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吟诵分会(中华吟诵学会)在北京成立。中华吟诵学会是吟诵文化志愿者团体,是目前唯一的全球性中华吟诵群众团体,宗旨为抢救、研究、宣传、发展中华吟诵,传承传统吟诵,推广普通话吟诵。2012年,首都师范大学成立了中华吟诵教育研究中心。2018年获批教育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基地,成立“中华古诗文吟诵与创作中心”。
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前身为“北京语言产业研究中心”)成立于2010年,近十年来,在语言产业、语言服务、语言文化建设研究领域做了大量开创性、奠基性、引领性工作,在推动“产研结合”及服务国家语言文化建设方面形成了相当的品牌影响力。2019年开始招收“语言产业研究”方向博士、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汉字研究与现代应用实验室
下一篇:天津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