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要“顶天立地”
——李宇明主任在“面向智能语音教学的汉语中介语语音多模态语料库研究”项目工作会上的讲话
李宇明
2017年6月9日
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的拟设任务:“库、馆、通”
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的拟设任务是“库、馆、通”。第一,把人类语言资源搜集、集聚起来,建立“人类语言资源库”。人类语言约有6000来种,资源的收集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持续努力。近期重点搜集 “一带一路”沿线的语言资源。语言资源的搜集目的有多种:其一,语言保护目的。语料要包含足够的语言信息,利用这些语料可以“复现”一种语言。其二,语言展示目的。语料能够保证在现代博物馆中典型地“表现”一种语言。其三,语言智能获取目的。通过这些语料能够“训练”机器具有一种语言的某种智能。根据不同目的制定不同的语料收集、存储、应用标准,联合国内外力量共同建库,且与社会及时分享语料库成果。
第二,通过语言智能实现“信息互通”。中心的名字虽然叫“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其实应是“语言资源与智能高精尖创新中心”。中心汇聚语言资源的目的之一,就是促进语言智能的发展,并通过语言智能来促进信息互通。中心已经申报了“语言资源与智能重点实验室”,并试图建立“语言资源与智能”这一新学科。
第三,建设语言文化博物馆,包括线上的虚拟博物馆和线下的实体博物馆。语言资源及“语言通”的技术成果,通过语言文化博物馆向社会展示,是公共文化事业,是公民教育的一大举措。据说,中国每三天就有一座新的博物馆建成,但是语言文化博物馆却寥若晨星,这与一个语言文化大国着实不相称。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中国是一个“语言意识”相对缺乏的国度。相关的例子还有:中国有2800来所大学,但很少建语言学系;中国有很多一级学科,而高校和研究所语言学从业者不下20万,但在学科目录上语言学不是一级学科;中国有24史,历史上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往频繁,但很少记录少数民族的语言状况,似乎他们都是讲汉语似的……北京市能够批准建设“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是颇有远见卓识的。
中心对学术项目的基本要求:“顶天立地”
中心的工作实行项目运作制,学术项目运作实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对学术项目的基本要求是“顶天立地”。所谓“顶天”,就是要攀登科学高峰,解决学术的前沿问题,争取在本领域最好的期刊上发表学术见解。所谓“立地”,就是要解决语言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各个项目的创造性工作,推动语言生活的进步。语言学界最近几十年的兴趣点,似乎总是在证明某语言学家提出的假设,其实学术的兴趣点、学术的驱动力,应是社会语言生活中的问题。5月10日,也就是一个月前,首都师范大学举办了“语言智能国际化发展会议”,我即兴发言的题目是《迎接人与机器人共事时代的到来》。随着语言智能的发展,机器人逐渐进入生活和生产领域,成为人类的助手和朋友。近期讨论比较火的话题是机器人高考,“AI-MATHS” 在成都挑战了北京卷文科数学和全国二卷文科数学,分别用时22分钟和10分钟,得分为105分和100分。丢分环节主要是解答题,原因是“读不懂题”,不是计算问题,是语言理解问题。机器人进入社会领域的顺序,主要取决于机器人与人类的语言交际的难易程度。语言智能就是当前语言生活的一大问题。
“问题”意识,是要筛选出语言生活中的问题来解决,而不是仅从教科书上找问题,仅仅关注学科自身的问题。回顾世界语言学发展史,任何一个语言学的重要流派的产生,都不是为了解决语言学自身提出的问题,而是解决社会提出的问题。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理论、认知-功能语言学派等,都是如此。所谓问题驱动,更准确说是“应用驱动”,语言生活中的问题驱动。
我希望劲松教授这个项目团队的工作,能够“顶天立地”,在科学研究中起到示范作用。
“我们的全部就尊严在于思想”
中心尊重科学、尊重科学家,珍视科学家的劳动,努力让科学家获得社会声誉和应得的经济红利。中心会尽量简化行政程序,保证科学家专心致志从事科学研究。
中心的口号是:“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上一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的语言产业
下一篇:龙墨:语言康复与人类健康论坛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