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由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融入科博会,由国家语委、中国外文局等单位支持,北京市语委、北京市贸促会等单位承办,北京语言文字工作协会、北京世界贸易中心负责运营。
第三届语博会将于2019年10月24—27日在北京举办,展场设于中国国际展览中心8号馆,国际语言文化主论坛由首都师范大学承办,系列论坛举办场址由承办方确定。
第三届语博会将通过展览展示、创意活动、论坛峰会和产品推介等活动,集聚国内外语言文化的前沿思想和理念、语言产业的高端技术和产品,搭建中外语言文化交流互鉴以及语言产业信息交流、企业宣传、产品推广和项目合作的重要平台。
语博会的举办,有助于促进语言文化的国际交流,传播弘扬中华文化,繁荣发展语言事业和语言产业。
背景资料
首届北京语博会助力语言文化国际交流
一、首届中国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举办背景及意义
习近平主席指出,“语言是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钥匙”,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中国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的举办是贯彻这一指示的实际行动和得力举措。
中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创新人文交流方式,丰富文化交流内容,不断提高文化交流水平。充分运用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文化节展、文物展览、博览会、书展、电影节、体育活动、旅游推介和各类品牌活动,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展示好中国形象。国务院发布的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中,涉及一系列与语言产业密切相关的内容,要求积极发展新兴文化业态,支持文化会展,扩大对外文化贸易。
(一)举办语博会,是促进语言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语言产业是一种新型的文化业态,近年来在发达国家逐步兴起且迅猛发展,已成为其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力。日内瓦大学教授弗朗索瓦·格林的研究团队得出结论:语言的多样性为瑞士国内生产总值起到了添砖加瓦的作用,“每年瑞士国内生产总值的10%受益于语言的多样性。”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英国、西班牙等国均将语言视为重要的出口产品。
(二)举办语博会,是促进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争取国际话语权的需要。上述国家都将举办语言文化博览会作为促进语言产业发展,获取文化话语权的重要手段。截至2016年,英国伦敦作为英语中心区,其伦敦国际语言展已举办30届;德国柏林作为德语中心区,其柏林国际语言文化展已举办31届;法国巴黎作为法语中心区,其巴黎国际语言博览会已举办36届。这些国家围绕语博会构建各自的母语产业圈,通过吸引世界各地展商及观众在短时间内的大量交易、交流与集聚,既形成文化向心力、凝聚力,又形成文化交流力、传播力。基本理念在于,一个国家文化的传播、商品的输出以及价值观的宣传,无不首先依赖于语言的传播和先行。
(三)举办语博会,是填补世界华语区语言文化主题博览会空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需要。我国是语言资源大国、语言消费大国,但还不是语言产业强国。作为汉语区(世界华语)中心的北京,还没有像巴黎、伦敦、柏林那样的国际语言展会或博览会。我国的语言产业目前还处在分散的、自发的状态,语言产业发展程度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不相称。语言企业由分散逐步走向联合,语言资源开发由自发走向自觉,语言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条形成,都亟需打造一个促进信息交流、产业联合、技术协作、产品展示、贸易推动的平台。
从汉语及汉语文化圈的地位看,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及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在北京举办首届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能够极大地促进语言文化的国际交流,对于传播弘扬中华文化、增强国家软实力、提升北京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对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吸引先进语言产业企业、人才、技术集聚北京,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设成为语言产业发展中心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从世界历史的发展看,一个国家的国力强盛与文化传播能力紧密相连。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在世界文化市场上的竞争力还有相当的距离,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的话语权仍然有限。语言产业是具有自我增值能力的低碳环保生态新型产业形态。语言产业的大发展能有效地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文化安全系数,提升中华民族在全球多元文化中的位态。语言强国是文化繁荣的重要标志。“强国的语言”和“语言的强国”具有高度的内在关联。“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
二、首届中国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举办内容及盛况
首届中国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融入第12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支持,由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单位承办,于2017年9月11—13日盛大举办。首届语博会以“语言:让世界更和谐、文明更精彩”为主题,包括展会板块和论坛板块。
展会设于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分为成就展示区、企业展示区和展演互动区。重点展示中国语言文化建设成就、语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语言文化科技产品,呈现世界语言文化交流互鉴。成就展以“语言铺路文化架桥”为主题,设“书同文语同音人同心”“信息科技智慧语言”“一带一路语言铺路”“留下乡音记住乡情”四个展区,充分体现“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十三五”期间的语言文化建设成就,献礼十九大。企业展汇聚了中译语通、科大讯飞、声望听力、商务印书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全球说、中文在线、北大方正等十余家语言行业精英顶尖企业,集中展示语言文化科技产品。
展演互动区汇聚中外语言文化精品节目和展品:中国部分有女书、水书、泥咕咕、沙画、书法、折纸、民族蜡染等;国外部分有孟加拉海娜手绘互动、泰国水灯互动、肯尼亚传统技艺互动、尼泊尔唐卡绘制体验等;展演节目纷呈,包括泰国、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国留学生歌舞,中国戏曲联唱,女歌表演,老北京商业叫卖等,展现了文化交流互鉴的盛景。
以“语言科技与人类福祉”为主题的国际语言文化论坛于9月12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主论坛之外,设四个分论坛,聚焦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语言智能与产业发展、工具书与文化传承、语言康复与人类健康等议题,吸引了来自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位学者参与交流研讨,其中42位中外专家在主论坛和分论坛发表主旨演讲。另外,还设有北京语言大学分会场和朝阳区分会场。北京语言大学于9月13日举办以“东渐西传文明互鉴”为主题的“一带一路”语言文化高峰论坛,设人文交流、语言互通、文明互鉴、文化传承、智慧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议题,期间还举行了“新汉学”博士论坛、“一带一路”语言文化成果发布会等活动。朝阳区语委于9月12日举办麦子店街道社区语言文化教育成果展,紧紧围绕“语言”对个人心灵的启迪,对民族精神的传承以及对国际交流的作用等方面展开,内容主要有学生活动、街道国际交流活动、社区老年教育活动。
9月12日上午,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杜占元,北京市副市长、市语委主任王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局长迈克尔•沃博思莅临主论坛和展会并发表致辞,与19位驻华使节共同见证了6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代表发出《“一带一路”语言文化交流合作倡议》。
三、首届中国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社会舆论与评价
首届中国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成功举办,赢得参与各方和社会舆论的高度评价。“语言:让世界更和谐,文明更精彩”,主题简明而有力,理念深刻而朴实;填补了世界华语文化圈语言文化主题博览会的空白;实现了我们许多语言文化工作者打造国际语言文化综合盛会的夙愿;较大程度地提高了语言文字工作部门的社会认知度和工作影响力;将有力推动语言产业自觉发展聚合发展;将有力促进语言文化建设、语言经济、语言产业、语言服务相关应用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将有利于加强语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语言资源的开发利用;将有利于加强国家语言能力建设和语言文化知识的社会普及;构建了中外语言文化交流互鉴的新平台大格局。时任副总理刘延东同志做出重要批示,对首届语博会成功举办给予高度肯定,并希望继续围绕国家需求,加强语言文字事业,深化“一带一路”各国人文交流,为提升国家软实力,促进世界各国民心相通做出贡献。
对于首届语博会的举办,北京地区主流媒体聚焦报道。中央电视台2频道、4频道、13频道及阿拉伯语频道分别以“人工智能助力语言信息产业发展”“首届中国语言博览会举行”“首届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交流互鉴领略语言文化魅力”“首届中国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开幕”为题采访报道。中国教育电视台分别以“首届中国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开幕”“首届国际语言文化论坛:推动语言与科技融合深化语言文化交流合作”“首届中国‘语言康复’与人类健康论坛在京举办”“首届‘一带一路’语言文化高峰论坛在京举办”为题4次采访报道。中国新闻网络电视、新华网络电视、河北卫视分别以“首届国际语言文博会在京举办智能技术助力语言文化交流”“首届语博会北京举行”“首届语博会:展示我国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成就”为题采访报道。新华通讯社发稿报道。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中华网、环球网、中国新闻网、中国报道网、中国经济网、中国文化观察网、新浪网、搜狐网等网络媒体高度关注,《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等平面媒体密集报道。商务印书馆《语言战略研究》九月刊开辟“语言产业研究”专栏配合首届语博会的举办。
附:“语言科技与人类福祉”国际语言文化论坛介绍
(一)主论坛介绍
主论坛于9月12日上午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由国家语委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承办,北京市语委、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辞书协会协办。教育部语用司、语信司司长田立新主持开幕式,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北京市副市长王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局长迈克尔•沃博思、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彭龙致辞。9位中外专家发表主旨报告:
(德国)路德维希·艾辛格《关于人文学科的数据:数字时代的语言学》
(中国)于洋《人工智能时代的语言科技创新》
(中国)周庆生《“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语言》。
(美国)吴伟克《用外语构建意义》
(中国)王卓《人工智能助力语言产业发展》
(英国)吴莎娜《中国品牌辞书的海外传播》
(中国)陆俭明《以科研引航是高质量辞书的根本保证》
(美国)辛西娅·汤普森《失语症与老龄化》
(中国)高立群《语言健康与健康中国》
(二)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分论坛介绍
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分论坛于9月12日下午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承办,校长助理王文斌教授主持,11位中外专家发表主旨报告:
(马来西亚)阿旺·宾·沙利岩《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对教育制度的影响》
(捷克)伊凡娜·波斯捷霍娃《欧盟成员国——捷克共和国的语言教育政策》
(中国)黄行《中国语言资源多样性及其创新与保护规划》
(埃及)高思澜《书面语言的普遍法则》
(中国)郭熙《中国语言教学的多样性问题》
(南非)瑞菲维·莫荣娃·拉马荷许《南非1994年以后塞茨瓦纳语教学的障碍》
(中国)戴曼纯《论国家语言能力建设的多语能力发展》
(塞尔维亚)维拉·尼西奇《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的三语现象:变项和不变项》
(波兰)海莱娜·布瓦金斯卡《哈尔滨的波兰人(1898-1949)》
(尼日利亚)萨里苏·阿哈迈德·亚卡瑟《记载豪萨诗歌中“牛”的价值》
(中国)章思英《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翻译与传播工程》
(三)语言智能与产业发展分论坛介绍
语言智能与产业发展分论坛于9月12日下午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由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承办,北京讯飞启明科技公司总经理陈宇主持,9位中外专家发表主旨报告:
(日本)扬达《机器人型多媒体通信终端与语言智能开发》
(中国)韩宝成《现代科技在语言测试中的应用:回顾与前瞻》
(中国)朱靖波《面向语言服务的机器翻译应用及挑战》
(中国)李佩泽《从测试到评估——汉语水平考试HSK的理论、方法与应用》
(中国)顾曰国《汉语与华夏文明知识本体构建》
(中国)朱青春《关于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社会评估报告》
(中国)彭恒利《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考试中的应用》
(中国)张宇《智能问答关键技术及展望》
(中国)付瑞吉《智能阅卷技术研究及应用》
(四)工具书与文化传承分论坛介绍
工具书与文化传承分论坛于9月12日下午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由中国辞书学会、商务印书馆承办,商务印书馆总编辑周洪波编审主持,4位中外专家发表主旨报告,围绕4个主旨报告,20位中外学者以访谈形式进行了交流对话:
(中国)江蓝生《传播中华文化,引导语文规范的双璧——致敬《新华字典》与《现代汉语词典》》。访谈专家:苏新春、秦志华、余桂林、巴特玛(蒙古)、吴莎娜(英国)
(中国)王宁《《辞源》——通向传统文化的桥梁》。访谈专家:苏宝荣、顾青、李尔钢、赵世举、魏明德(法国)
(中国台湾)曾泰元《〈牛津英语词典〉与文化传承》。访谈专家:魏向清、徐建中、马静、王慧敏、梅皓(美国)
(法国)魏明德《〈利氏汉法词典〉与文化传承》。访谈专家:章宜华、姚虹、谢仁友、郭可、大卫道森(澳大利亚)
(五)语言康复与人类健康分论坛介绍
语言康复与人类健康分论坛于9月11日下午在中国职工之家举办,由声望听力集团、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康复学院承办,北京市语委办公室主任贺宏志研究员、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康复学院院长高立群教授主持,9位中外专家发表主旨报告:
(荷兰)弗兰克·维恁《语言发展的基本过程及其病理》
(中国香港)张显达《关注特定型语言障碍儿童》
(日本)罗志伟《用于评估失语症人类受试者认知功能的虚拟现实技术》
(荷兰)艾伦·格里兹《语言障碍儿童:早起发现的重要性》
(加拿大)田岚《现代助听器有助于重塑大脑的听觉言语语言认知通路》
(美国)郝建萍《自闭症早起筛查与儿童健康》
(中国)姜孟《双语经验对老年痴呆症的预防及延缓作用》
(中国台湾)盛华《嗓音障碍与康复成效》
(中国)马文《话语与健康:会话分析的视角》
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
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简称“语博会”)是第十三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简称“文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支持,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孔子学院总部、北京语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翻译协会承办,于2018年10月25-28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展会期间,还举办了以“语言服务与人类生活”为主题的国际语言文化论坛,并设立了系列论坛。
一、展会
本届语博会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导,以“语言:让世界更和谐、文明更精彩”为主题,展览分为成就展区、企业展区和中小学展区。成就展区集中展现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取得的突出成就,内容包括语言文字规范治理、语言文字推广普及、语言文字信息技术、语言文化传承传播。企业和机构展区汇集了科大讯飞、声望听力、北京语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北大方正、清华美院、南京艺术学院、商务印书馆、语文出版社、外研社、北京联合大学、合古璟源、宁波汉院、中自汇和等近二十家语言企业和语言文化机构在语言科技、语言创意、语言出版等方面的最新成果。中小学展区展示了北京市七区22所中小学的语言文化建设成果。
二、论坛
(一)“语言服务与人类生活”国际语言文化论坛
“语言服务与人类生活”国际语言文化论坛是本届语博会的主论坛,由国家语委主办,科大讯飞承办,于2018年10月26日在北京举行。另设系列论坛,包括“人工智能时代的语言科技论坛”“‘一带一路’语言文化高峰论坛”“‘一带一路’语言文化共兴发展论坛”“第二届中国语言康复论坛”。论坛共邀请了40余个国家的600余名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参与交流研讨。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时代的语言科技,彰显语言服务于人类生活的力量与魅力,为增进“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科技发展和人类福祉书写新的篇章。
主论坛交流环节,4位中外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在论坛上做主旨发言,6位专家就“人工智能时代的语言科技”话题进行了深度对话。
(二)第二届“一带一路”语言文化高峰论坛
“一带一路”语言文化高峰论坛是语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届“一带一路”语言文化高峰论坛由国家语委主办,北京语言大学承办,于2018年10月25-28日在首都博物馆举行。本届论坛以“东渐西传文明互鉴”为主题,设“一带一路”语言互通、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文化遗产传承与学习、“一带一路”青年论坛等分论坛,并推动签署或达成语言文化双边、多边项目务实合作,进一步深化了“一带一路”语言文化领域的交流与成果共享,推进了多元文明互鉴。教育部语用司、语信司司长田立新发表致辞。
近40个国家的政府官员、驻华大使或使馆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中外知名博物馆馆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新汉学”博士与中外师生代表参加会议,规模达150人。
(三)“一带一路”语言文化共兴发展论坛
“一带一路”语言文化共兴发展论坛由同济大学主办,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上海华文教育基地、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承办,于2018年10月24日在北京举行。教育部语信司副司长刘宏发表致辞。
论坛发布《“一带一路”语言文化传播校企联盟宣言》,邀请11位国内外学者作主旨发言,并举行了两场圆桌会议。与会学者系统分析研究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华文化与沿线国家文化交流的历史、现状与愿景,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并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未来发展规划,重新设定中华文化与沿线国家文化和谐共生发展的内涵与目标、途径与方法、问题与对策、机制保障,并探索其与文化外交、文化产业、经济模式等的关系,同时推动建立“一带一路”文化共生发展质量评估体系,形成了文化交流的“一带一路模式”。
(四)第二届中国语言康复论坛
第二届中国语言康复论坛由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支持,声望听力连锁服务机构、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康复学院、语言障碍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主办,于2018年10月25日在北京举行。教育部语信司副司长刘宏发表致辞。
论坛主题为“语言康复与社会共融”。18位来自美国、法国、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应邀作大会主旨发言,并举行了青年语言治疗师专场。会议内容包括各领域新研究、新技术、新理念、新见解。博览会期间,除高规格学术交流外,为推动中国言语听力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还举办了“临床嗓音康复策略培训班”和“语言治疗IEP证书培训课程”。论坛通过学术交流促进专业发展,为包括语言病理学、听力学、神经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听力语言康复和特殊教育等多个学科领域的专业人员提供了交流平台,与各个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携手,促进中国语言康复事业的发展。
三、影响与意义
教育部原副部长、国家总督学、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刘利民,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王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非洲部主任爱德蒙•木卡拉,佛得角共和国驻华大使塔尼亚•罗穆阿尔多出席“语言服务与人类生活”国际语言文化论坛开幕式和展会并致辞。白俄罗斯、佛得角、伊朗、乌拉圭等国驻华使馆代表以及200余名中外专家学者出席主论坛开幕式和展会。文博会开幕当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蔡奇视察展会,来到语博会展区,教育部语用司、语信司司长田立新简要汇报了语博会的情况。本届语博会的举办,进一步拓展了语言文化的国际交流,促进了中华语言文化的传播弘扬,助推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对推动语言科技、语言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